.关于天祥
  • 单位介绍

  • .....................................
  • 服务宗旨

  • .....................................
  • 老师讲话

  • .....................................
    .天祥业务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311-80807365
    手机:15631131462
    QQ:1656199451、1277041035
    博客:www.tianxiangzhezhi.51.com
    邮箱:tianxiangzhezhi@163.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胜利南路353号3号楼1单元301室
    研究团队
     
    创建人介绍:
     
    张英祥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72年结识一位民间折纸老艺人,并得到了一定的指导,从此喜欢上了折纸这门艺术,研究我国民间折纸艺术已达三十八年之久,总结了一套比较详细的折纸艺术理论观点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已编写成十万余字的总结材料,在社会上多次展出实物手法折纸和创作性组合设计艺术折纸作品,很受大家欢迎。现在为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艺术家展演团成员。
     
    创建初衷:
     
    当前折纸艺术发展现状——目前大部分折纸爱好者还停留在抽象折纸阶段,由于抽象折纸过于模式化、公式化,因此只能表现题材主题作品内容的一些主要特征,使其失去了现实的自然气息和较好的艺术效果,因而大大降低了折纸爱好者对折纸所产生的吸引力,为此一些折纸研究者正在研究一项怎样具体表现题材主题内容的新课题。
    具象实物手法折纸——它使折纸艺术的题材范围更加广泛,并且能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效果。它是我国民间流传很早的一种折纸艺术,由于受过去世袭、师徒相传保守思想的影响,所以极少有人了解。
    现在本人在继承了此折纸手法的基础上将其大胆的进行了创新,总结出一套创作型组合设计折纸手法,其主要特征为,立意创作为先,而后艺术变化处理,最后动手折成,其表现形式为因小见大、缩龙成寸、步移景换等,正因如此它的每一个作品创作都付出了作者极大的心血,同时也能体验到艺术成果的享受,这样也就使作者会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创作新作品,使折纸艺术走向一个健康的发展之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概述《折纸艺术》
     
     
      一、认识与意义
    折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它是我国人民在文化生活与劳动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艺术结晶,目前它的发展在全世界十分盛行并被广为流传成一种为人们所喜爱的手工游戏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它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们的心智达到了自娱自乐的艺术享受。它还能提高人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造力,它需要眼、手、脑并用,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折叠和组合,对于提高人们眼和手的准确性、协调性和形体方位的知觉性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折纸艺术适合广大的不同群体,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老年人的自娱自乐的艺术享受,都能在一定的素质文化教育当中起到极大的帮助和提高。
    折纸作品所用的材料是纸,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艺的发明,曾经为世界文化传播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折纸艺术始于何时,史记上均未记载。不过一点可以肯定,折纸艺术应该产生在我国民间,因为传统的折纸作品大部分题材内容都是反映民间民俗文化的。所以我们发展民间民俗文化,发展民间折纸艺术文化,是当前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好的课题,我们要把握提高民族文化内在的生存能力与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拯救我国的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百花齐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及精神文明文化的遗产,我们努力发掘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民间先进的民俗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继承下去,保存和突出本民族特征。这些都是具有极大的文化战略意义。
    我国折纸这门艺术的发展,继承了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特征。同时,我国折纸艺人们在民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为追求朴实的民间文化,为能够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他们所付出的精力,往往是常人所难发现的。因为折纸艺术作品创作,其作者外表不易表现出来。折纸艺人们在创作折纸作品时,首先面对创作题材,用脑构思,反复推敲,用心创作,等到认为已胸有成竹时,才开始动手折出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所以,一件好的折纸作品是来之不易的。
    现在,很多折纸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都在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也就增加了折纸艺术的种类。创作性的设计折纸作品,将会使折纸艺术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会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喜欢上这门艺术。民间艺术的类型变了又变,折纸艺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会对折纸艺术的关注与认识方面有所不同。
    对民间折纸艺术的研究,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它是一个智力上的自我挑战,是一项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是一个展示自己对社会事物观点的机会,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折纸艺术能让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用一张张纸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折叠世界。
    折纸艺术作品为自然景物之缩影,其景物之美,虽由人制为,却宛若自然,它可以使湖光山色和社会风貌陈列于几席之间,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示其“小中见大”的特殊之美,使观赏者产生共识与联想。我国的折纸艺术这一民间文化事业,解放后虽引起重视,但目标欠佳;虽调动了民间的普及范围,但专业人才缺乏,遂使其在延伸发展方面欠速,尚需我国广大的折纸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把我国民间折纸艺术文化“面向近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还要扩大视野,放宽脚步,共同奋斗,从而丰富民间民俗文化,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二、折纸艺术的定义与其发展
    折纸艺术优胜于其他门类的艺术的原因是:创作工具简单,制作材料方便,只要一些如剪刀、绘笔、板尺和任何一种纸张等,便可以随时随地的折出一些折纸作品为人们所喜欢,有的是反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风貌的,有的是折纸艺人独具心裁的,均不乏是传世佳作。从它的折纸性质与原理上讲,它是取一个题材景物,以各种折纸手法来完成的景物折纸作品为折纸作品制作的原理过程和性质。其主要特点:取一个题材,用折纸手工的方法,把题材所反映的内容与艺术观点联系在一起,构思出一个题材景物,形成一个合理的有比例的各个形体定位,然后用所掌握的各种折纸手法折纸,来完成这个题材的立体景物。制作的过程与表现,就是折纸艺术作品制作的特点。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将题材景物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风貌及各种人类的建筑、花木鸟兽之形、山水人物之貌等方面以及现代文化面貌,都通过折纸艺术的手法来完成。小小纸张,经过双手的多种多样的折纸折叠方法,把要表达的题材作品顷刻间体现出来,这就是我国民间文化折纸艺术的魅力。
    折纸艺术的定义:是指用手折纸,经过艺术变化处理,带有折纸技术和技巧,创作加工成景的陈列品。它反映一个主题,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构成完美的折纸艺术作品的特点,它的艺术表现特点具有“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等特点,它把自然风光与社会面貌缩影于咫尺之中。因此,它比自然景物更概括,更集中,因而也更容易表现。这正是印证了中国山水画中所谓的“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折纸艺术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民间折纸作为一门艺术,它与诗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把折纸艺术作品可比作“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所谓“立体的画”,是指折纸艺术作品是一种空间艺术,它可以从各角度方面供人欣赏,随着观察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视图,达到步移景换、俯仰成趣的境界。而“无声的诗”就是它具有诗歌和文学的美好意境,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题材中幽美的自然景物,还能通过这些景物抒发作者的感情,心领神会,耐人寻味,达到各景别致、处处生情的境地。
    中国的折纸艺术同中国的山水画艺术、中国美术、盆景艺术、剪纸艺术等别门类的艺术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很注意立意和抒情,它不仅是为了折纸完成单纯的模拟自然景物及社会事物风貌,它同时结合创作手法,达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目的,也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作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掌握一定的折纸艺术表现手法,它的折纸形式多种多样,景物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这就全看作者折纸艺术手法的表现了。
    折纸艺术的表现手法以主题而定。主题的确定,又重在立意。所谓“意在折先”,它要求造型要美,贴近于现实,还要意境更加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物激发出感情,因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物外的意境。这也是由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使它比许多别门类艺术品更吸引人;又因为它贴近现实,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无怪有人称其为民间艺术文化的结晶,它在民间人们当中服务对象和传播范围是别的门类艺术难以相比的。
    折纸艺术的风格具有它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如果没有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就容易使其表现的肤浅和单调。所以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作品中,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实际经验,做到内容主题和形式制作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折纸这一艺术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继承和创新,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折纸艺术作品。
    不过,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局限性,折纸艺术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更多的研究折纸技巧,做到折纸手法的灵活运用,还要根据折纸艺术技术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才造就。
    民间折纸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它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把你折的折纸艺术作品陈列在斗室之中,能使你领略到自然的山水美景和社会和谐的风貌,也可令你心旷神怡而豪情满怀,既陶冶了情趣,又增进了艺术修养。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折纸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使我国的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随着民间折纸艺术的发展,其作品表现的意境会更加深远。正如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得了一块绝美的“云溪石”时曾作的一首诗:“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龙出没三万倾,云雨纵横二十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由此可见,随着折纸艺术发展和运用,折纸艺术作品表现意境的作用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我国的民间折纸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深受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并流传到国外,又在国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现在发展民间折纸艺术,首先要将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很好的继承下来。但是,时代在前进,各种文化艺术也都在发展,所以,民间折纸艺术也必须和时代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改革创新,改革那些由于时代的局限而造成的不足之处,创造出新时代的新艺术。
    在旧时期,由于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首先面临的是生活温饱等问题,而无闲来关注和顾及民间折纸艺术,使其成为教育孩子提高心智的一种民间形式沿袭下来。在根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就使民间的折纸艺术服务对象倾向了有闲阶级一边,在他们的审美情趣影响下,逐步形成了片面强调折纸技术深浅为标准,将现实的题材加以夸大,而忽略了艺术效果,使其有些地方的折纸手法过于人工造作,缺乏现实的自然气息。同时,由于折纸的技艺长期以来都是世袭或师徒相传,这就容易产生因袭保守,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公式化的现象。如:不分内容的种类,不分素材的形态,都千篇一律的折成某种模式,甚至发展成样板固定标准。
    今天,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折纸艺术的服务对象已经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在折纸艺术发展的道路上,立意创新,寻找广大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折纸艺术发展之路。否则,就会使参与和欣赏折纸艺术的对象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注意技巧方面的改革和艺术上的创新,这样才使传统的折纸技艺在得到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提到改革创新,有人会担心丢掉传统,其实是多余的。从历史上看,我国民间的那一门艺术,无论哪个门派,并非一成不变的。任何艺术风格和流派都是在吸取其它各种风格和流派之长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了创新,墨守陈规,泥古不化,那只能使艺术失去生命力,流派成为僵死的东西,而终将被时间所淘汰。
    当然,创新也离不开传统的基础,离开了传统的创新,就如无源之水,是站不住脚的。文化艺术是积累而成的,不能从中间隔开。著名画家徐悲鸿对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曾经提出:“古法之家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这一观点对我国的民间折纸艺术同样有指导意义。“守、继、改、增、融”五字,道出了我国民间文化艺术改革的真谛,是我国民间折纸艺术推陈出新的正确途径。
    多少年来,我国的民间折纸艺人们在探索折纸艺术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的折纸艺术折纸手法的技巧和经验。从抽象折纸发展到具象实物手法折纸,已使折纸艺人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抽象折纸是以突出题材主题内容主要特征为目的,它不能多方面的表现主题的内容;而具象实物手法折纸,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它能从多方面表现主题,使观赏者步移景换,产生联想,进入到艺术作品的意境当中,进而达到艺术的享受。如图1所示,以传统文化的休闲六角亭为例:我们首先把六角亭做为一个题材,然后我们用具象实物手法折纸方式来进行构思创作,先通过对六角亭题材的实物观察,在脑中形成一个形体定位和比例尺寸观察确定。这样就可以把它看成几部分组成。1、六角形体大底座。2、亭内六角形小平台体。3、六根支柱形体。4、接连内槽六方框架。5、顶部六角椎体。6、亭内边修饰。7、大底座修饰。把这几个形体及部分定位后,我们经过双手,运用所掌握的折纸各种手法,把各部分分别一一折成后,再用连接手法进行合理连接,出现的作品,就是传统风格的六角亭具象实物折纸手法折出的折纸作品。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对一个题材,你首先要在脑中形成一个合理的题材景物,然后你用心去研究和观察它,启发你的灵感,正确判断出它是由几部分形体组成的题材景物,再去研究每个部分形体的折成技巧及艺术表现形式,最后动手折成。这样也就为今后积累了丰富经验,才能在今后提高完成作品质量和水平。当然,具象实物手法折纸在我们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对我们在各方面的文化艺术要求会更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素质、折纸技巧、艺术创作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间折纸艺术之路。
            三、民间折纸技巧与艺术表现
    民间折纸艺术是折纸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创新和发展,也包括折纸的技巧和艺术两方面。折纸技巧,包括题材构思与折纸造型技巧,它们都是为题材主题艺术服务的。在折纸技巧造型上,我国的折纸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不能停留在现在的基础上,固步自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很多新工艺、新技术都可以运用到民间折纸艺术当中。同时,还可以吸取一些国外的折纸艺术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技巧。至于折纸造型的技巧上,可以从过去的单调形式改成为内容丰富的组合形式,从抽象表现发展到具体表现,使之贴近现实,能更好的为题材主题服务。
    在艺术方面,题材景物要着重于画意诗情这个高度来着手。画意者,就是通过折纸作品创造出优美的景象,都要贵在神似,而不是片面追求形似。诗情者,就是通过折纸作品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并且有深远的意境,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让欣赏者能够产生联想,而不是一览无余。对于传统的基础与经验,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一概继承,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取舍。这样表现折纸艺术的题材范围就会广阔,自然气息就会浓厚,就会使作品充满生趣,构思别致新颖,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折纸艺术优秀作品。
    民间折纸艺术作品是折纸技巧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它源于现实自然,高于现实自然,顺乎现实自然之理,巧夺现实自然之工。中国的民间折纸艺术以丰富的艺术内涵见胜,它于中国的许多传统艺术,特别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中国的盆景艺术、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讲究景物的优美,更注重意境的深远。优秀的折纸作品耐人寻味,使人百看不厌,心旷神怡,大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而要使折纸作品具备这种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具体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点:
    (一)突出现实,繁中求简
    折纸艺术作品是现实自然中优美的景物缩影。创作折纸艺术作品,首先必须熟悉现实中自然风光面貌,即古人所谓的“师法造化”。只有胸中有了现实的自然美景,才能在折纸作品中表现出来。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只有生活的基础深厚了,艺术上的创造才能丰富。所以,许多大诗人,大画家及其他艺术家都游遍名山大川,从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吸取创作源泉。同样,我们对于现实自然的观摩,不仅为折纸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素材,而且使人视野开阔,心胸开朗,从而在折纸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
    民间折纸作品作为一门艺术,提倡师法造化,并不等于照搬自然景物,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我们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对于现实的自然景物要有选择、有扬弃。特别是遇到大的景物时,要做到“以小见大”“繁中求简”。简,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也绝不意味着越简单越好,更不是内容单一,而是要根据题材的主题需要来决定繁简的。简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抓住特点,就能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因此,内容仍然是丰富的。
    (二)意在折先,因材处理
    “意在笔先”原是中国画创作的理论。唐代王维就有“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点。民间的折纸艺术作品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创作之始,首先要立意,也就是构思。具象实物手法折纸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意境,既作者的主题思想感情与客观的景物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立意必须围绕着意境的创造,它包括确定主题和题材,选择这种作品中的景象素材,考虑造型的式样和艺术表现的手法等等。立意贯彻整个创作的始终。
    立意十分重要。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指出,立意的高低,于作品的优劣关系极大,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折纸艺术不同于作画之处,在于它所用的材料的折纸方面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可以给折纸作品带来自然美,但也使折纸作品造型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像作画,在一张纸上可以任意画出各式的古藤老树,高山大川。因此,我们要善于掌握各种植物、景物、动物等自然特点,因势利导,取芜存精。例如:在折纸题材的树木创作时,树木的种类,叶枝的密疏等等这些因素,在折纸作品中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只能从树木的固有形态来折纸完成。保持自然形态,繁中求简,既要保留形体主体的突出,又要避开因折纸技巧限制而与作品主题需要所产生的冲突。这样做,就叫“因材处理”。
    因材处理是指折纸材料与技术和作品主题需要所产生的冲突时一种手段。我们应努力两者兼顾,恰到好处,使折纸作品真正达到现实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三)不似之似,平中之奇
    我们要求折纸作品符合现实自然,并不是要求折纸作品成为自然景物的模型。民间的折纸作品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反映。艺术的真实应该比生活更高,更集中。苏东坡有“论画以形似,见以儿童邻。”的诗句,齐白石也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精辟的说明这个道理。
    折纸艺术作品要将现实自然的景物“缩龙成寸”“缩地千里”,达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就一定要概括、凝练和集中,有时还要适当的夸张,因而就必须在某些方面产生变异。如在传统的折纸作品当中,我们往往局限于单件作品来突出作品的表现,使欣赏者用抽象的眼光去欣赏作品,使作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然而,我们现在如果用具象实物手法组合折纸作品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就能使作品的内容更具体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使作品的内容更显示出现实的自然美,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达到艺术美的效果。这种现实自然的变化,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在现实自然的基础上,并要掌握的恰如其分。
    脱离了现实自然真实,就成了“不似”,而过于真实,又成了“太似”,关键我们要掌握好分寸。艺术要有蕴藏力,要表现出“不似之似”,既把“似”藏在“不似”里面,使那“似”的力量在发挥出来时更为有力。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神似”,要做到“神似超形似”。
    折纸艺术,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就没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却真实。要追求一种平中之奇。这里的平是指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东西;而奇是指意料之外,然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东西。它往往存在于平凡之中,需要深入的发掘和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看似寻常最奇掘,成如容易却艰辛。”要做到平中之奇,首先要从平凡之中发现奇美,它需要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艺术修养。石涛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论,也强调一定要有大量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作为艺术创造的基础。而奇并不等于都美,还要经过比较、鉴别和选择,才能应用。如:我们在折河北艺术中心的作品当中,就深刻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图解:1、实物2、作品
    (四)巧于布局,多变统一
    布局就是景物的安排,在绘画上称做构图。它也是处理折纸作品题材景物构图的一种艺术手段。折纸艺术作品的题材景物与意境主要就是通过布局来创作的。巧于布局,才能使作品具有诗情画意。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折纸作品的题材景物布局是用以表现现实景物的。因此,应该从现实自然景物的矛盾法则中去找出它的规律。在折纸艺术作品的布局中,经常运用的有:主衬、疏密、呼应、粗细等等方法,无一不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在艺术上的体现。在折纸艺术作品当中,就是要制造矛盾,统一矛盾,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1、主衬关系
    一件折纸作品是有机的整体,只能有一个主题,其余的都要服从这个主题。在折纸作品布局时,首先要用各种方法使主题突出,主衬分清。主题是整个布局的焦点,如不明显突出,则作品必然显着平淡,没有艺术的感染力。“千门万户,总是先立其大”。折纸作品的布局也是同理。
    要突出主题,首先确定主题的题材景物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再安排衬托,即陪衬的景物。作品主题的主衬关系是相对的,每一件折纸作品中,就整体而言,只有一个主题。但就局部而言,每个局部又有局部的主衬关系。所以局部要服从整体。
    主题的题材景物是折纸作品中的重心所在,应该着力制作表现,这是关系整个作品成败的关键。衬托部分也是整个景物必不缺少的一部分,还可以陪衬烘托主题,使主题的题材景物更加突出,因此也不能忽视。但衬托部分本身不可突出,要做到“客不欺主”“客随主行”,不能“喧宾夺主”。
    一般来说,题材景物的主题在作品中是最醒目的,并要有典型的细节制作,衬托的部分形体和位置要与题材景物主题相对比,又相呼应,有变化又有统一,要形成合理的导向视觉中心,使观赏者的视线很自然的集中到题材主题上。突出主题,可以通过多种布局来实现。
    2、疏密得当
    在折纸艺术作品中,如果景物过密而不疏,就会使欣赏者感到窒息,过疏而不密,则又觉着松弛无力、平淡而无味。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疏密关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结构的要点。画论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说法。折纸艺术作品也要做到这一点,在该疏的地方就要着意于疏,即使“疏可走马”也不会觉得空洞无物;该密的地方,就大胆的密,即使“密不透风”也不致闭塞不通。这里的关键在于掌握全局,不能把疏密当做孤立的部分来处理,而应使疏密相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疏密的关系即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就整体而言,要做到有疏有密、疏密相间;就布局而言,要做到有疏有密,密处求疏。倘若密处无疏可求,则少空灵之趣,势必堆砌雍塞,以致失去生机;反之,如果疏处无密可求,则无蕴蓄,使人一览无余,毫无意味。
    要使折纸作品布局合理,紧凑有力,就需要有对比的协调。密有赖于疏的衬托,疏有赖于密的点缀,才能对比鲜明,又有节奏。如果疏不疏,密不密,就会显着呆板而毫无生气。处理好疏密关系,能使折纸作品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变化,显示出强烈而鲜明的艺术个性,同时也才能更为符合现实自然。
    3、相互呼应,相互顾盼
    折纸作品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社会事物景象,无论是作品中的疏处密处,各个部位都要做到相互顾盼,相互呼应,相互和谐,使分散的景物能有机的联成一体。
    顾盼主要表现在景物的方向上,如景物之间的对称和谐,形体与形体之间的相互照应,都应处理的顾盼有情。呼应则包括景物的种类形体、色彩以及疏密等等。总之,折纸作品的各个景物不宜孤立起来,应该相互紧密的联系。
    4、粗中有细
    粗犷与细腻在折纸作品中布局时,也是互相对比的一种手法。粗犷有助于表现气势,细腻可以使形象逼真。在折纸作品操作中,一般开始宜粗,轮廓确定后,再有选择的将重点精细的折叠。如:山顶六角亭折纸作品就选用了这个方法。图解1 我们把大形体的山体折的比较粗,而折叠的折纹较细,使山体各个块面相为一体。这样我们就做到了粗中有细、粗细兼容。
    以上是介绍折纸艺术作品布局的一些方法,尚有很多方面未曾涉及,总的来说,折纸艺术作品布局中,尽可能的使作品中的各个形体、景物有相互对比,有变化,既多样又统一,要尽量避免一样高、一样大、一样直、一样远以及规则对称的局面。否则就会显着平淡和单调。因此尽量做到突出主题、衬托主题、有呼有应、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动有静、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起有伏等等。所有的这些艺术表现方法,都要在折纸作品中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并要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应该始终记住:一切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主题内容服务的,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正所谓“有法之极,终归于无法。”
    (五)妙用题名,画龙点睛
    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中多有题名,这也是我国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的折纸艺术作品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作品完成后,根据它的主题、题材和意境等方面来决定题名。
    题名往往能扩大和延伸作品本身所能达到的境界,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有助于观赏者更好的欣赏作品的意境美。题名往往还能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即在创作时还未想到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在折纸作品的景物表现上,就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许多的折纸作品由于贴切、高雅的题名而使作品大为增色,使其意境更为深远。所以在意境表现上,画龙点睛往往要靠题名。
    题名需要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表现技巧。题名的得当,会使作品产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的效果,也会使观赏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我们如何欣赏折纸艺术作品,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生活阅历。俗语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欣赏折纸艺术作品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审美观点的总结体现。
     

          

     

    COPYRIGHT © 2010 www.tianxiangzhe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祥折纸艺术咨询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关于天祥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订购 | 友情链接 | 付款方式  技术支持:指南针网络